重要林氏人物

文丁之子 比干

比干是商朝君主文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商朝末年,西伯(周文王姬昌)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商纣王帝辛渐渐丧失了权势。比干进谏言劝说纣,纣王不肯听。
纣王更加淫乱无止境。微子屡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商王帝乙之子)就和太师、少师谋议,离开了殷国。比干说:“作为臣子,不能不冒死劝谏。”于是极力劝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来看。

比干之子 林坚

林坚,其父比干公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子姓,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
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今河南省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周武王封比干垄,拜为国神,赐后代林姓。
周武王念林坚乃商汤之后、比干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林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睦州刺史 林披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莆田县人。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今福建长汀)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思想家 林慎思

林慎思(844-880),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仕宦之家的林默娘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关信仰主要发散中心是湄洲岛,扩及于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胶东半岛、天津等地区,也被随该些地区之移民传至于台湾、琉球、日本、新加坡等地。

妈祖据传原名林默,昵称「默娘」,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妈祖婆、姑婆嫲等,生活于北宋时期之兴化军莆田县,在手足中排序最后。据称,她聪慧过人但沉默寡言,并成为一位释道兼修的仙姑,为人占卜祸福,而终身未婚。在羽化后,传言祂常以「着红衣长发素颜美丽女性」之形象在汹涌海涛中显灵,并能使台风转向,而保佑船只航行之平安。

三教先生 林兆恩

林兆恩(1517年—1598年),字懋勋,别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晚年又号混虚氏、无始氏,福建布政司兴化府赤柱(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明朝宗教家和思想家,创立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主、夏午尼氏。

一俟村老人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戊戌六君子 林旭

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诗人,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旭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后入赀官内阁中书。少孤,能博览群书,颇得时誉。17岁时,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沈瑜庆招林旭为婿。随沈瑜庆至南京,又从游武昌。在京师内阁中书任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多有交往。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林旭与同试举人奋起上书“请拒和议”,开始投入维新变法运动。

第八届中央委员 林伯渠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名祖涵,字邃园,号伯渠,以号行,中国湖南省安福县(今临澧县)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中共五老。

花翎四品衔 林觉民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返乡与陈元凯(字陶庵,光绪己丑科——1889年举人,获花翎四品衔,广东候补知县,未及出缺即爆发辛亥革命)之女陈意映成婚。两人育有长子林依新(又名伯新,9岁夭折)、次子林仲新,后由祖父林孝颖抚养。另为安慰年轻丧夫的陈意映,林家安排林觉民胞兄林元麐ㄌㄧㄣˊ(1881年-1956年11月,「麐」为「麟」之异体)次女林暖苏(1908年11月- 2001年12月)过继为女。

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工会委员长 林祥谦

林祥谦(1892年10月19日—1923年2月7日),别名元德,福建省闽县人,二七大罢工工人领袖,中国共产党烈士。其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后捐躯的第一人。

九龙地委书记林锵云

林锵云(1894-1970),广东新会罗坑下沙乡大来里人。 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九龙地委书记,全国海员总工会、全国总工会香港特派员。抗日战争时期,任珠江纵队司令。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职工委员会第二书记、广东省总工会主席、中国海员工会华南区委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大学教授 林语堂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二十二日,林语堂生于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坂仔镇。父亲林至诚是一个基督新教牧师,有9个小孩。
1912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文,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于国立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 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并于1921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接着他前往法国基督教青年会。同年转赴德国攻读语言学,先入耶拿大学,后转入莱比锡大学、师从孔好古并于1923年以《古汉语语音学(Altchinesische Lautlehre)》为博士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 1920年与廖翠凤女士结婚,廖翠凤出生于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两人相伴一生。

第一位中籍妇产科主任 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又名林丽咪,福建厦门人,中国妇科、产科医生。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籍妇产科主任及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唯一的女性。林巧稚虽然终生未婚,但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称为 “万婴之母” 。她在胎儿子宫内呼吸、女性骨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病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悼志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诗作《那一晚》《笑》《莲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深夜里听到乐声》便是其经典代表作。 但林徽因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建筑领域的丰功伟绩。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她与丈夫梁思成将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中国建筑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一起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驱与奠基者。

预应力之父 林同炎

林同炎(英语:Tung-yen Lin,1912年11月14日—2003年11月15日),原名同棪,福建福清东瀚村人,美籍华裔结构工程师。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法官林斯璧次子。 11岁时,才正式受学校教育。 14岁时,以数学第一名及其他科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就读。 1931年,获得土木工程学士的学位,随即赴美国加州的柏克莱加州大学攻读土木研究所硕士。 1933年,取得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至铁道部工作,担任成渝铁路的桥梁总工程师,监造铁路沿线的一千多个桥梁。另任有工信公司总工程师和台湾糖业铁路处长等职务。

文化世家 林若曦

1988年,林若曦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历史老师,母亲则是技艺精湛的潮绣高手 。在这样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林若曦自幼便对知识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