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符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中國清代後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在江蘇整頓吏治、平反冤獄、興修水利、救災辦賑;在湖廣大力開展禁煙運動。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毀。這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戰爭爆發後,令廣東軍民嚴陣以待,使英軍在粵無法得逞。不久後被構陷革職,遣戍伊犁。期間曾奉命赴浙江鎮海協防,並留開封襄辦黃河決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獲起用,歷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再任欽差大臣,奉命鎮壓拜上帝會起事,途中病逝於潮州普寧。獲贈太子太傅,諡號「文忠」。有《林文忠公政書》等作品傳世。
林則徐一生遍歷地方,治績卓著。雖在兩廣對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由他主持編譯的《四洲志》及魏源編撰的《海國圖志》,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全名 : 林則徐
別名 : 林元撫、林文忠
字號 :
元撫,又字少穆、石麟
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
諡號 : 文忠
所處時代 : 清代中後期
民族族群 : 漢族
出生地 : 福建侯官縣左營司巷(今福建福州中山路19號)
出生日期 : 1785年8月30日
逝世日期 : 1850年11月22日
逝世地 : 廣東普寧郡洪陽鎮
主要成就 : 廣東禁煙,於虎門將其銷毀
主持編譯 :《四洲志》《華事夷言》在陝西鎮壓「刀客」起事,在雲南整頓礦政
興修水利,東河治水
主要作品 :《林文忠公政書》等
最高官職 :
湖廣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等→太子太傅(贈)
祖籍地 : 福建福清海口岑兜、莆田九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