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歷史….
石咀(沙岡)林氏家廟,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羅坑鎮石咀村東侯裡前身為崇報,有900多年曆史,重建於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三年(1738)竣工;乾隆二十九年(1764)改為光祿祖祠,供奉披公(九牧之父);光緒二十一年(1895)再次重建,光緒二十三年竣工,改稱林氏家廟。家廟坐南向北,主祠現存三路四進,由頭門,中堂,後堂,兩廡兩廊,兩路廂房及後樓組成,建築佔地面積為1471平方米,左側為附祠金山祖祠,一路兩進,建築面積396平方米,主祠和附祠的牆身共鑲有清代碑刻6塊,碑文清晰,資料豐富,其建築規模較大..建築工藝技術精細,古碑記載了歷史資料,具有重要文物價值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從主體建築外緣向北3300.73平方米。東,西為文物主體建築外緣,延伸28米,從主體建築外緣向南延伸15米,面積:3300.73平方米
林氏家廟由來
廟宇、家廟、公祠都是族人為祭祀神靈,先祖而立,並賦予其建築物名稱,名號不同,意義也不同,我們可憑歷史資料查考追朔過去,以今論古,弄清事物真相。以現代事例可連想到,我國人民為紀念開國元首,偉大領袖,設孫中山、毛主席紀念堂,次一級為開國功臣貢獻大的名人設紀念館。過去,封建皇朝,祭祀儀式有等級制度,皇族祭祀紀念祖先設殿堂,功臣、高官祭祀設家廟並賜封名位。林氏族譜記載,宋朝年代,林氏宗祖考取功名,任職高官、建功立業,沐惠萬民,當代皇帝賜封他名位、朝議大夫,命其家族立家廟紀念先祖,以振家聲,此乃林氏家廟由來。
林氏家廟、連成五座、間有天井相連,旁分左右兩條石巷直通後斗室。背後靠山、從正門步入正廳,每座大廳後面設有屏門,室內四大圓柱頂立。畫棟雕樑、結構嚴緊,台階花崗石地面砌紅階磚,中廳兩翼是小廳、廂房。天井走廊有壁畫浮雕像,正門階石邊下,蹲著兩頭小石獅子(以上壁畫、浮雕小石獅子,在文革時期被毀掉)。當你前來參觀;會贊口不絕,置身其中深感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