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国近代诗人,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旭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人,后入赀官内阁中书。少孤,能博览群书,颇得时誉。17岁时,江南水师学堂总办沈瑜庆招林旭为婿。随沈瑜庆至南京,又从游武昌。在京师内阁中书任上,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多有交往。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林旭与同试举人奋起上书“请拒和议”,开始投入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号召各省成立学会以互通声气,寓京维新人士先后成立粤、蜀、闽、浙、陕学会,林旭为闽学会之领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宗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林旭授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上谕多出其笔。同年九月,戊戌政变起,林旭被害。
林旭致力于维新变法,对推进变法作出了贡献。其留下的诗集《晚翠轩集》,精妍博瞻,意味隽永。在外患频仍、国势衰颓、民生凋敝的晚清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铸成了其苦涩幽僻、用意谿刻的诗风,橄榄回甘,弥见风味。梁启超高度评价了他的文学成就:“其于诗词、骈散文皆天授。文如汉魏人,诗如宋人。波澜老成,环奥深秾”。林旭被视为学宋的同光体诗人,但在诗学观念上比较包容,其认为:“论诗如文较多派,能驿众家即无害”。
字 : 暾谷
号 : 晚翠
所处时代 : 清朝末年
出生地 : 福建侯官
出生日期 : 1875年
概括
林旭(1875年—1898年9月28日),字暾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末年维新派人士。出身举人。是康有為的弟子,戊戌六君子之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称其“其于诗词、散文皆天授,文如汉魏人;诗如宋人,波澜老成,瑰奥深秾,流行京师,名动一时”。有《晚翠轩集》遗世。
生平
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福建鄉試解元。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曾任内阁中书。1898年3月倡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推动维新运动。又是保国会倡始董事之一。同年9月5日,百日维新后期,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此后十日间,上书言事甚多,不少上谕出其手笔。
戊戌变法失败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于菜市口。著作有《晚翠轩诗集》。妻子是晚清名臣沈葆桢子沈瑜慶之長女沈鹊应,擅詩詞,在林旭就义后,服毒自尽(一说抑郁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