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

1902年考入福州全閩大學堂文科;1905年,18歲的林覺民返鄉與陳元凱(字陶庵,光緒己丑科——1889年舉人,獲花翎四品銜,廣東候補知縣,未及出缺即爆發辛亥革命)之女陳意映成婚。兩人育有長子林依新(又名伯新,9歲夭折)、次子林仲新,後由祖父林孝穎撫養。另為安慰年輕喪夫的陳意映,林家安排林覺民胞兄林元麐ㄌㄧㄣˊ(1881年-1956年11月,「麐」為「麟」之異體)次女林暖蘇(1908年11月-2001年12月)過繼為女。

1907年畢業,考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後參加同盟會;1911年得到黃興、趙聲通知,回國參加同盟會黃花崗起義,4月27日與方聲洞等領先襲擊總督轅門,受傷被捕,從容就義。遺體後被安葬在廣州黃花崗,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在參加起義之前,給妻子陳意映留下一封著名的《與妻訣別書》[9]。台灣國立編譯館、中國大陸、香港,以及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皆將《與妻書》收錄為中學課文,以及李建復的歌曲《意映卿卿》齊豫的歌曲《覺(遙寄林覺民)》。
惟林妻因夫就義,早產生下遺腹子,兩年後抑鬱而終。
林覺民遺族乏人聞問,發生餓死慘劇。